長洲的面積不足2.5平方公里,卻有約3萬居民,是離島中人口密度最高、最熱鬧的島嶼。在地圖上看長洲,會發現它的南北兩面較闊大而多山,但中間狹窄,狀似啞鈴,所以又被稱為「啞鈴島」。原來,長洲的中部是南北兩個小島經過多年的季候風和海浪的影響所形成的連島沙洲,所以較平坦和窄長。這裡是長洲居民主要聚居的地方,但在山海的環繞下,生物多樣性也十分豐富,適合一家大小在此吃喝玩樂之餘,也探索當地的生態。
長洲中部的西邊海灣水深浪淨,是天然的避風港,故能看到許多船隻停泊在碼頭兩邊。停泊的船隻其實為捕食魚蝦的鷺鳥提供了良好的落腳之處。家長可帶小朋友在公眾碼頭或渡輪碼頭北面的海傍找位置坐下,尋找漁船上一個個白色的身影,以及觀賞牠們海中覓食的絕技。此外,也可間中抬頭望望在天空盤旋的麻鷹,如何利用鋒利的雙眼尋找海中的獵物,然後俯衝而下捉起牠們。黃昏時分,往天空看,更能看到一群群回巢的鷺鳥飛過。
公眾碼頭
在天空盤旋的麻鷹
漁船上的小白鷺
長洲近年被評為人鳥共融的模範之地,源於許多長洲居民都利用塑膠筲箕來自製人工鳥巢,為家燕提供築巢場所。長洲中部的建築由於沙質地基所限,通常只有兩三層,而且樓底較低,稍高的人伸手就能碰到天花。這令居於屋簷下的家燕變得相當親民,亦令長洲成為觀察家燕的絕佳地點。
每年三至八月,都是家燕的繁殖季節。家長可趁機帶領小朋友前往長洲尋找燕巢,觀賞家燕築巢和育雛的過程。較易找到燕巢的地點包括街市、大新海傍路和中興新街。你亦可透過家燕的叫聲來定位,發掘內街的燕巢。
你能找到街市屋簷下的燕巢嗎?
你能看到街市建築物外墻的燕巢嗎?
大新海傍路的人工燕巢
中興新街的人工燕巢及三隻家燕幼鳥
長洲中部的東邊海灣水清沙幼,是水上活動的勝地。如果你細心觀察,不難發現沙灘上有些較深色的波浪線,上面有些海洋生物的外殼和大大小小的垃圾,所以有人叫作垃圾線。垃圾線的形成源於海浪——潮漲時海浪把海中物件沖上岸,但退潮後海水卻未能把它們帶回海中。
家長帶小朋友到東灣沙灘玩耍時,可讓它們留意垃圾線上的生物多樣性及垃圾的多樣性,引導它們思考這些垃圾從哪裡來,會怎樣影響海洋生物及環境,教導他們妥善處理垃圾的重要性。
東灣海灘
垃圾線上的貝殼和海岸垃圾
在東灣泳灘旁邊有個兒童遊樂場,家長可與小朋友在此休息玩耍。在遊樂場的一個小角落,種有數種開花植物,包括大紅花、龍船花、黃槿和大花紫薇等,讓小朋友可在同一位置認識多種植物。
東灣兒童遊樂場
遊樂場的開花植物角落
這個花園位於大菜園路,其特別之處是栽種了多種不同形態的開花植物,包括屬於藤本的紫藤、屬於灌木的硬枝黃蟬、屬於樹木的大花紫薇和火焰木。春夏開花時節,為你提供由低至高的全方位花卉美景,小朋友亦可從中認識植物的不同生長形態。
公園環境
紫藤花架(花期:4-5月)
硬枝黃蟬(花期:4-10月)
大花紫薇(花期:5-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