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島是香港的第三大島嶼,但發展只主要集中在西面的榕樹灣附近,保留了較完整的自然環境。南丫島家樂徑貫穿南丫島,主要連接榕樹灣、索罟灣和模達灣,能看到美麗的山海景色。
南丫島擁有沙灘、泥灘、河口、樹林、灌木林等生境,生態資源豐富,孕育了多種物種,而最為人熟悉的物種要數每年會到深灣產卵的綠海龜和在南丫島首次發現的盧氏小樹蛙。
近榕樹灣段路況
近索罟灣段路況
家樂徑中段景色
這路段由榕樹灣碼頭出發,跟著路牌穿過民居後就會開始上山。這段路會途經洪聖爺灣泳灘和觀景台,也能遠眺發電廠的三支煙囪。
這間豆腐花店的特色除了是由年過八十但仍身壯力健的婆婆打理和美味的豆腐花外,還有由婆婆數十年前種下的榕樹。小樹苗現今已長成大樹,為婆婆的檔口提供護蔭。家長可讓小朋友近距離看看壯觀的大榕樹的規模,及解釋它對生態環境和人類所起的作用 。
烈日下大榕樹為豆腐花店遮陰降溫
壯觀的大榕樹
家長可讓小朋友猜猜這裡有多少棵樹,可提示他留意樹皮的模樣(部分光滑,部分有花紋)。這裡其實有兩棵樹,樹皮光滑的是細葉榕,粗糙的是另一棵樹。仔細觀察可發現,榕樹的樹幹包裹著另一棵樹。這是因為榕樹的氣根落地後會木質化,長成新樹幹來支撐自己。當這棵榕樹長在了另一棵樹旁邊時,它的氣根很容易就會纏繞著其他樹幹,當氣根變成新樹幹後,就會出現這種情況。但長久下去,榕樹可能會搶掉其他樹的養分和陽光,而導致其他樹的死亡,因此榕樹在生態上也叫「絞殺樹」。
由索罟灣碼頭出發,穿過海鮮店後,初段主要沿海邊走,大部分是平路,輕鬆易行。經過神風洞後就會開始上山,途經蘆鬚城村裡有些淡水濕地和荒廢了的農田,也孕育了獨特的生物。
天后廟外泥灘
在潮退時,眾多的泥灘生物就會顯露了出來,例如招潮蟹和彈塗魚等。這裡也是觀賞日落的好地方。
附近河流在這裡匯合並流出海灣。河口的水位會隨潮汐升降,深水部分常有魚兒 暢游。家長可讓小朋友站在橋上找找水中的生物。
河口位置
內河口
外河口
紅螯螳臂蟹有時會走上路面
彎紋釘公
神風洞相傳是日佔時期日軍挖掘的洞穴,用作存放自殺式快艇。裡面長期有水潭,吸引了蛙類駐場,特別是盧氏小樹蛙。到了夏天的晚上,這裡是盧氏小樹蛙的熱門觀賞地點。在下雨天,牠們可能會跳到路旁,十分親民。這種蛙是香港蛙類中體型最小的,身長少於2cm,背部有交叉形的花紋,四肢上的吸盤讓牠們能在樹枝和樹葉上爬行。若留到晚上, 不妨帶小朋友找找這個明星物種。
神風洞
盧氏小樹蛙
神風洞外有個海灘,內陸部分為沙灘,能找到各式各樣 的貝殼和其他海洋生物外殼。而靠海部分主要是石灘,有如石蠔、藤壺、螺 等的岩岸生物。
沙石灘
依附在石頭上的石蠔
藤壺
螺
貝殼和其他海洋生物外殼